一起看似简单的土地租赁合同纠纷,背后关系到几十户村民的承包收益,也关系到四百多亩土地能否重回生产。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从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不久前,盐都区法院成功化解一桩困扰十余年的土地租赁纠纷,让400多亩“沉睡”的土地重获新生。
2012年,丁某与某镇政府签订租赁合同,约定由丁某承租405.19亩土地来经营苗木,租赁期限15年。可是,到了2016年,经政府多次催要,丁某拒不支付租金。该土地租金涉及几十户群众的承包收益,盐都区法院判决丁某支付欠缴租金,返还承租土地并清除租赁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附属设施。
然而,在种植苗木的涉案土地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丁某表示无法自行处置苗木,无力履行生效判决。这起租赁纠纷仿佛拧成了一个“千千结”,村民的租金得不到兑现,申请执行人债务得不到清偿,土地得不到利用。


“本案执行矛盾大、问题多,能否直接强制腾空案涉土地、被执行人所有的苗木能否拍卖及砍伐、评估苗木工作要如何开展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答案。”执行法官多次现场走访,与当地政府多次沟通协商、征求意见、寻求帮助。


最终,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法院组织20余名干警,对苗木依品种名称、胸径、地径、蓬径等分类的方式,现场协助清点、测量苗木。共计清点、测量75417株苗木,包含白杜、刺柏、丛生石榴等20余个品类,详细掌握了案涉苗木价值。
同时,盐都区法院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驻纪检组及区检察院工作人员参与见证本案执行工作。通过各方协同努力,顺利完成苗木评估工作。盐都区法院还联系林业部门,明确案涉苗木的处置条件,推动案涉苗木高效合理处置。
“案涉苗木第一次拍卖、第二次拍卖均已流拍,经申请执行人申请,我们依法裁定案涉苗木以二拍流拍价以物抵债,被执行人同意执行方案,申请执行人将在专业部门指导下处置苗木,并恢复土地流转使用。”盐都区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至此,一块沉寂多年的400多亩土地终于因为执行人员的巧执行而“复活”了。
据介绍,在后续工作中,盐都区法院也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推动案涉土地苗木的处置及后续流转工作,成功实现债权清偿、租金兑现、生态利用的“多赢”成果。(盐都区法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