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论坛

搜索

我的姑母张正芳

    [复制链接] 69
回复
4822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1 17:50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今年的二月二十八号,忽闻年近九旬的姑父撇下姑母驾鹤西去了,甚感愕然。姑父是老党员,做了三十多年的村组干部,办事果敢、一生清廉。印象中的姑父表情严肃、自带威严,我们小时候都有点怕他。其实姑父和姑母一样,都是胸怀大爱的善良之人,姑父圆满的人生画卷里,姑母默默无闻忙忙碌碌的身影占据大半,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姑母苦心经营这个大家庭的点点滴滴。

 

我有三个姑母,本篇介绍的张正芳是三个姑母中年纪最小的一个,我们都称呼她:小姑。

 

 图片

 

小姑家在滨海县天场乡的陶河村,因为隔着废黄河,我们都简称小姑家为“河东”。奔流不息的废黄河是我们小时候去小姑家的最大障碍。每次过完河,回望波涛起伏的河面,和那条随着波浪荡漾的水泥船,仍然头晕目眩心有余悸。

 

记忆中小姑家的活特别多,一年忙到头,从没见过她家有闲暇的时候,寒冬腊月至来年开春,滨海境内的通榆河边常有大船停靠,大量收购芦苇帘,每到这时,小姑家搓草绳织芦苇帘,大人小孩齐上阵,全家没一个吃闲饭的人,当别人家忙着烤火捂被窝时,小姑家正大捆大捆的往外卖芦苇帘。炎热的夏天,当别人手拿蒲扇躲在树荫下乘凉时,小姑和孩子们带着镰刀和草篓冒着酷暑到我们河西来割茅草,沟边渠旁河塘里,那些稍高一些的茅草,在她们眼里就是个宝,割回来晒干储存,为来年的搓草绳织芦苇帘做准备。小姑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在她的带动下,一家人个个争先恐后勤劳肯干。夏末初秋的早晨,当我们睡眼惺忪刚起床时,比我大不了几岁的表哥捉蚂蚱已经满载而归了,只见他挽着裤子,光腿赤足,拿着长柄子的网勺,提着沉甸甸的尼龙袋子,里面都是在野地里网回来的活蹦乱跳的蚂蚱,鸡鸭们一天的喂食不成问题了。

 

图片

桥北

图片

桥南

 

我人生中的第一件新棉袄是小姑给我做的,在那之前,由于贫穷,我穿的棉袄要么是姐姐穿不上的旧棉袄,要么就是母亲用旧衣服旧棉絮改制的棉袄,感觉一点都不暖和。大概是十一岁的时候,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冷,放寒假的我到小姑家走亲戚,看着我被冻得红肿的双手,小姑心疼不已,她瞒着两个女儿,冒着大雪到天场街绞棉花,弹了棉袄胎,扯了淡雅素净的花棉布做棉袄面,又扯了紫条格棉布做棉袄里子,为我做了一件超级暖和的全新大棉袄,小姑叮嘱我:不能告诉你大芹姐和二芹姐啊,她们晓得会吵着要噢。

 

小姑家人口多,每次吃饭四方桌子都挤的满满。我记事的时候,感觉亲戚当中就小姑家手头宽裕些,每次去都有米下锅,可小姑说早些年她家最穷,穷的叮当响,穷的揭不开锅。

 

记得有次坐船时艄公出了个谜语: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起倒罢了,一提起泪水涟涟。当时船上没有人猜对,艄公说谜底就是手中撑船的竹篙。小姑说刚过门那几年,她的生活像极了这根撑船的竹篙。

 

图片

桥头上刻着“云梯关”

 

小姑嫁到婆家没两年,公公婆婆因病相继离世,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小叔子,一个是六岁的老三,一个是四岁的老四,当时的老四,歪歪扭扭路还走不稳。小姑既要照顾才六个月的女儿,又要照顾这两个幼小的小叔子,艰难度日月。那会儿正值吃大食堂,每到吃饭时,姑父喝完稀粥,省下碗底的厚粥留给两个弟弟吃,正值哺乳期的小姑,消化的特别快,天天都感到饥饿。没有奶水吃的大芹姐严重的营养不良,饿得又瘦又小,到现在都六十好几岁了,还是那副病病怏怏的弱身体。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为了取暖,小姑说晚上都同睡一张床,小姑带着大芹姐睡这头,姑父他们兄弟三个睡那头。小姑说那会儿多亏了娘家接济,我大爷大妈每年夏天都会在盐碱地上晒盐,小姑家吃的盐都是大爷家送的,每到过年,我奶奶都会将做好的豆腐、炸好的肉圆送一些给小姑,每当娘家有人来了,两个小叔子都欢欢喜喜比谁都开心。小姑说那会儿回娘家,都是挑着担子回去,一头箩筐里坐着大芹姐,一头箩筐里坐着老四,老四最喜欢来河西,因为他记得我爷爷赶集回来会买烧饼给他吃,也记得我大妈会抓花生放他兜里让他吃,在他幼小的世界里,以为嫂子的娘家就是他的外婆家。

 

图片
图片

大桥上的车道

 

那个年月里,大部分人家的生活都很艰难,遇到闹饥荒时,有的人家为了活命甚至将亲生儿女送人。小姑和姑父忍饥挨饿,带着两个小叔子患难与共、相依为命,愣是熬了过来。小姑说记不清给他们捂干过多少次尿湿了的被窝,记不清给他们擦洗过多少次弄脏了的屁股,含辛茹苦拉扯着,呵护他们健康快乐的长大。

 

大食堂散了之后,各家各户都划分了自留地,可以自行种些粮食,加上生产队分得的山芋,晒些山芋干,一年四季总算没有断顿。

 

在小姑的辛勤操持下,日子一天天的好了起来,孩子们也长到了读书的年纪。那会儿的陶河小学就在小姑家边上,很近,每天送孩子们上学,都是孩子们在前走、小姑跟在后,大大小小七八个,场面甚是壮观。

 

多年的朝夕相处,小姑早已把老三和老四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读书上学,娶妻生子,冷热饱饿,事无巨细,事事当着己任。各自成家后,小姑又充当起了婆婆的角色,那时候,姑父是生产队长,整天都在为集体的事情奔忙,大部分家务都是小姑在操劳。每到去农田干活,两家自然而然的都将孩子送给小姑照看,有时候附近村庄放电影了,两家又不约而同的都将孩子塞进了小姑的被窝……

 

图片
图片

黄河路与前一路交界处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为生计奔波的年月里,不知不觉的已有三十多年没去小姑家了,这次前去送别姑父,竟然不知道路怎么走了,开了导航,当年大半天才能到达的地方大约只需四十分钟的车程。沿途风景再不是当年那样萧条,当初的黄河渡口已耸立着宽阔的跨河大桥,宽敞的柏油路一眼望不到尽头,当初的满目芦苇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绿化带和时尚建筑,到了目的地,若不是门前的花圈和喧嚣的乐队,差点找不到小姑家了。

 

记得我大爷去世那年,囊中羞涩的我避开出席大爷葬礼的包括我母亲在内的众多长辈,悄悄的将小姑拉到僻静处,将积攒了许久的两百块钱塞进小姑的兜里,小姑赶紧拒绝,说我小家庭要养孩子日子紧巴,这钱怎么能拿!我摸了摸小姑的脸颊,一时语噎,话未出齿,泪水已悄然流下:为了给我做新棉袄,那年的大雪冻伤了您的脸,留下了一脸的冻疮,多少年来,我一直记在心里……      

 

以往,在娘家一族的大小事情上,总能见到小姑的身影,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健康状况的不允许,小姑走动的少了,之后的人情往来大多是表兄弟们代劳,屈指一算,已有四五年没见着小姑了,这次再见,八十四岁高龄的小姑已步履蹒跚,行走离不开拐杖了。为了不让小姑过度伤心,家人将她搀扶出姑父的灵堂,来到屋后的老宅,我陪在小姑左右,跟她叙旧拉家常,忽然想起,怎么没见着三爷和四爷?(就是当年的老三和老四),小姑闻言潸然泪下,说四爷在阜宁的工地上出了意外,已经离世五年多了,若是四爷还在,看到你姑父走了还不知怎么拼命呢!说完泣不成声。

 

小姑说一直守在姑父灵前的那个高个子的老人就是三爷,多年不见,哪里还认得,三爷已经变成清瘦的古稀老人了。

 

改革开放让老百姓都赶上了好时代,勤劳勇敢的小姑一大家,在党的好政策惠泽下,各显身手勤劳致富。现如今,小姑的五个孩子家家都有房有车生活幸福,当初被小姑一手带大的三爷和四爷,也都是儿女双全功成圆满。每到过年,三爷和四爷家都会买礼物或给钱给小姑,四爷走了之后,四奶奶从不缺席感恩,不管小姑怎么推辞,不管四爷在与不在,四奶奶都一如既往,替四爷完成心愿。

 

任何变好的路上,都充满着艰辛与不容易,只要坚守初心,终能见得彩虹。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亘古不变。

 

图片

站在桥上看黄河

图片

横跨废黄河的跨河大桥

 

后记

料理完姑父的后事,孩子们陆续返回了工作岗位,大表哥白天出去上班晚上回来陪伴小姑,小姑在家只管晒晒太阳串串门,说等过了清明,三儿子要接她到盐城去住了。几年前三表弟陪她老人家来我家玩,我将我的手机号码抄在小姑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小姑一直也没打过,可近来,隔三差五的就接到小姑打来的电话,我会立马放下手里的活计,陪小姑说说话,唠唠嗑。

 

小姑是我爸爸的小妹,也是兄妹六人中最小的一个,如今,兄妹六人中只剩小姑一人健在。回眸过往,父辈们的身影在岁月的长河里已渐行渐远,写到这里,莫名的一声长叹。愿我善良慈祥的小姑,晚年幸福身体康健,尽情地享受这盛世的美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3 支持支持89 反对反对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1-4-22 07:44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真切感受到长嫂如母,长兄如父的浓浓的亲情,尤其是小叔们懂得感恩,这真的是一个苦难的家庭,这又是一个不屈的家庭!苦尽甘来,方感这个家庭的家风充满正能量,这个家庭每个成员都有着满满的幸福感!
回复 支持 1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1-4-21 22:4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所叙皆小事,所言皆白话。却道出了一个坚韧,善良,朴实的农妇形象。愿小姑平安,康健。
回复 支持 9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1-4-22 06:36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上滨海网找工作
一字不落的拜读完您的文章,情真意切,由感而发!祝福小姑健康长寿!!!
回复 支持 6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1-4-22 11:02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作者写出了那个年代人朴实,善良勤劳,写出了长嫂如母的伟大。: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回复 支持 5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1-4-23 20:08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有心之人,文章写的真好!愿小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回复 支持 4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1-4-22 17:56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楼主文彩不错,值得点赞!用叙事的文体,把很多点点滴滴的、很容易被人遗忘的平常琐事串联起来,塑造了一个勤劳朴素,积德行善,尊老爱幼,矢志不渝的农村妇女的光辉形象——小姑。老一辈人的坎坎坷坷生活确实让我们记忆忧新和难以忘怀。小姑的精神,正是目前年轻人缺少的那种精神。小姑的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大仁大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宏扬。…………
回复 支持 4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1-4-22 07:46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上海
 
在滨海论坛上,你是我见到文学修养最好的人,给你点赞!
回复 支持 4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1-4-22 18:50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本文用详实记敍的手法,介绍了“小姑”勤劳俭朴,默默奉献的点点滳滴,从另一侧面讴歌了现在农村的进步与变迁,字里行间充满了亲情与感恩,向作者致敬!一齐祝福“小姑”健康长寿!暮年幸福!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1-4-22 06:14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1-4-22 00:21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情真意切,祝一切安好!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4-21 21:57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点滴小事,情深意切。娓娓道来,感同身受。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4-22 06:10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4-22 07:53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真切感受到长嫂如母,长兄如父的浓浓的亲情,尤其是小叔们懂得感恩,这真的是一个苦难的家庭,这又是一个不屈的家庭!苦尽甘来,方感这个家庭的家风充满正能量,这个家庭每个成员都有着满满的幸福感!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4-22 08:57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未来时空 发表于 2021-4-22 07:46
在滨海论坛上,你是我见到文学修养最好的人,给你点赞!

感谢鼓励,感谢赏读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1-4-22 10:09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1-4-22 11:14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