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论坛

搜索

来自昨夜东风的帖子

[复制链接] 1
回复
360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1 23:06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梁实秋:人到晚年,最好的活法无非四句话

 

人这一辈子很长,也许你努力工作了好长时间,钟表上的指针才只是不情愿地走了那么一天。

 

可有时候,你又会觉得人生很短。当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上台阶时有人主动过来搀扶时,你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已经老了。

 

人们常说,变老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实际上,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老了,只不过刹那间才反应了过来而已。但往往,就是这仅一秒钟的时间节点,足以分割出了两种不同的心境。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得知自己变老了,会感到失望、彷徨、手足无措。因为在他们看来,老年意味着多病的身体,不支的体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无能无力。而且,这代表着,他们离死亡越来越近。

 

所以,他们不再斗志昂扬,不再幻想远方,只是呆在家里,忧虑地等待着时间的安排。可想而知,这样的晚年肯定是凄凉的,倒不是命运给了他们怎样的打击,而是他们自己堵死了通往幸福的路。

 

当然,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人,得知自己变老后,他们并没有过于慌乱,因为他们深知,这是必经的过程。

 

但他们开始明白,时间很紧张、很珍贵,所以必须要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不留遗憾地离开。

 

显然,这样的人清醒且智慧。变老并没有消磨掉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反而催生出了他们珍惜当下的决心。和那些得过且过,自我放弃的人相比,他们肯定会得到不一样的人生。

 

人这一辈子最不能改变的就是“变老”,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变老。

 

就像是上面提到的两种人,前者哀叹人生,人生必然无味。后者改变自己,未来肯定精彩纷呈。久而久之,他们便会走向截然不同的晚年。

 

由此可见,决定人晚年是否幸福的,不是年龄本身,而是我们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心态对了,生活方式正确了,晚年自然不会差。

 

那么,我们到底该以怎样的状态度过晚年呢?著名作家梁实秋先生在他的著作《雅舍小品》中做出了解答。

 

他认为,人生如游山,年轻男女蹦蹦跳跳地向前走去,肯定能遇到无数的赏心乐事。但日云暮矣,互相搀扶着下山,静静欣赏旁边的美景,也别有一番情趣。

 

也就是说,每个年龄段都有独特的韵味,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懂得欣赏。你早晚会明白,人到晚年,最好的活法无非就这四句话,学会了,你就明白了。

 

一:老不必叹,更不必讳,顺其自然方为美

 

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都是再自然不过的结局。不管我们如何努力改变,都无济于事,与其如此,还不如静静地接纳并享受这一切。

 

晚年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般无助,也许你失去了在职场拼搏的机会,但相应的,也得到了无需朝九晚五的轻松。或许你的脸上已经布满了皱纹,但内心流露出的气质美,依旧值得人久久回味。

 

晚年并不能剥夺一个人的精彩,往往,还能为我们创造无数的趣味。

 

人这一辈子很辛苦,年少时要为了学习奔忙,青年时要为了工作忙碌,中年时要扛起家庭的压力。只有到了晚年,可以不问俗世,不承担沉重的责任,只静静地陪伴着家人、朋友,利用剩余时间去做年轻时没时间做的事情,不是很好吗?

 

死亡终会来临,有人遗憾离去,有人无悔地走向终点。你无法选择离开,但可以选择怎样离开。

 

所以,不要哀叹老去,或许你会遇到另一种风景。不要害怕死亡,别留遗憾,人生便值得了。

 

二:老年人该做老年事,不要冬行春令

 

人一旦老了,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了。比如,你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做极限运动,没有精力再走入职场,也没有办法拯救衰老的皮肤。

 

但那又怎样呢?这个世界上除了极限运动,还有其它的运动方式。除了在职场中证明自己,也可以在别的渠道发光发热。除了用胶原蛋白留住稚嫩,我们可以用善良和温柔来保持天真的气质。

 

这些并不是前者的“平价替代”,而是另一种灿烂和精彩。比起非要不服老地与年轻人争个高低,这种顺其自然的状态,或许能给我们更安稳的幸福。

 

当然,这并不是说老年人不能追求年轻人喜欢的东西,而是说,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件事到底是自己想做,还是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老?

 

前者,说明我们的心态始终年轻,值得人尊敬,也值得一试。后者,只是证明了我们对年龄的畏惧,往往,越是用这种不符合年龄的事情标榜自己,越容易让自己变得焦虑。

 

不如接受这一切,选择更适合的生活方式,至少,我们不会太迷茫。

 

三:别自寻烦恼,别碍人事,别讨人嫌

 

很多老年人喜欢“倚老卖老”,仿佛自己行到此处,已经足以为别人指明道路。

 

但事实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别人懂得再多,也不一定能理解他们的心境。别人年龄再大,也未必能帮助他们攻克难关。反而是这种得意自大的状态,妨碍了别人前行的脚步,遭人厌烦。看似很无私,实则很不理智。

 

人生的点点滴滴,增加了我们的阅历和思维,但这种财富只适用于我们自己,无法给任何人指导。而且,就算你是对的,也不要随便为别人出谋划策,因为你不是这个世界的领路人,不能阻碍任何人的选择。

 

人老了,最忌抬高姿态,对亲人指指点点,对晚辈诸多要求,连对陌生人都有话可说。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程,我们只是他们人生的过客,说多了,无益。不如试着放手,让他们走好自己的路。如此,别人不会嫌弃,我们也不必自寻烦恼。

 

四:专注于自己,活出自我

 

走了那么长的路,见识过那么多的人才知道,原来谁都不是人生的主要角色,最值得感恩和珍惜的,只有自己。

也许,你这辈子一直在成为别人的儿女、另一半、父母,这样的生活很幸福,但总让人觉得少了一点自由。

 

到了晚年,我们终于可以抛开那些复杂的关系,将时间放在自己身上。这时,你可以去看看曾经没有去过的名山大川,见一见一直想见的人,读一本书,泡一杯茶,静静地品味人生。

 

这时你会明白,一个人的生活,真的很美好。为自己而活,很自在,很舒服。

 

晚年不可躲避,但我们可以决定怎样走过余生。这四句话,足以为你指明方向。

 

希望我们都能勇敢地面对晚年,在晚年找到自己的光,不再被别人捆绑,永远为自己而活,这也是梁实秋先生在《雅舍小品》中的寄语。

 

梁实秋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两千多万字的著作,曾以一人之力翻译完整部《莎士比亚全集》。而美学家朱光潜曾在给梁实秋的信中说:“大作《雅舍小品》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之上。”

 

这也说明了《雅舍小品》这本书的地位和质量,作为梁实秋先生最脍炙人口的佳作,《雅舍小品》常年高居畅销榜,经久不衰。梁实秋先生通过这部散文集所传达出来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值得深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3 反对反对
沙发
发表于 2021-7-17 10:36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