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验收的2023年度穿堤建筑物工程,包括新建陶圩河闸站、加固改造西排河涵闸和陈涛地龙。工程自2023年12月开工以来,面对工期紧张、工况复杂等挑战,参建各方优化施工组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前完成建设任务。目前,陶圩河闸站、陈涛地龙等工程已在2025年汛期发挥作用,保障渠北地区10多万亩农田灌溉和100多平方公里区域排涝需求。
除防洪排涝功能外,该工程还兼具航运价值。配套通航工程按Ⅱ级航道标准建设,设计通航2000吨级船舶,未来将串联京杭运河与盐城港滨海港区,形成淮河流域高效出海通道。盐城段航道全长45.2公里,目前正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及监理招标工作;淮安段34.77公里航道工程同步实施,包括新建淮安东船闸和改建4座桥梁。工程建成后,预计可降低物流成本20%以上,为江苏沿海港口群提供腹地支撑,促进淮河经济带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民生保障与生态保护。通过“以工代赈”吸纳当地5000多人次就业,带动建材、运输等产业链发展,为沿线增加税收近亿元。同时,工程采用智能制浆、数字孪生等技术,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并同步实施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措施,确保可持续发展。
随着工程持续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将成为防洪、航运、灌溉、生态四位一体的综合水利枢纽,为淮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未来,工程全面竣工后,淮河下游防洪体系将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调控”的跨越,进一步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助力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