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
ICU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身体抵抗力极弱,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极高。家属在外界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携带各种病菌,频繁自由出入ICU,会使病房内的病原菌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极大地提高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这可能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一些家属可能不了解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在进入ICU前后可能不会严格执行洗手、消毒、更换隔离衣等防护措施,或者在病房内随意触摸患者、医疗设备等,从而成为病菌传播的媒介。
患者安全受到威胁
家属在情绪激动或紧张焦虑的情况下,可能会不自觉地干扰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如误碰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关键设备的按钮或线路,导致设备故障、报警或数据传输错误,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准确判断和及时治疗,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直接威胁。
部分家属可能因缺乏医学知识,在看到患者的不适症状或治疗过程中的一些情况时,会盲目地自行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措施,如随意调整患者的体位、私自拔除或移动各种导管等,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导管脱落导致的出血、气胸等。
医疗秩序严重混乱
开放式探视制度下,家属可以随时进出ICU,可能会导致病房内人员拥挤、嘈杂,破坏了ICU原本安静、有序的治疗环境。这会使医护人员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医疗操作和对患者病情的密切观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出错的风险,影响医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不同患者的家属同时在病房内,可能会因为各自患者的病情、治疗等问题而产生交流和比较,容易引发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的相互传播,甚至可能导致家属之间的冲突和纠纷,进一步扰乱医疗秩序。
患者隐私无法保障
ICU患者通常身体处于较为暴露的状态,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需要在相对私密的环境中进行。家属自由出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看到其他患者的隐私部位或治疗过程,这不仅侵犯了其他患者的隐私权,还可能引发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矛盾和不满。
患者在ICU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病情变化或心理状态,这些信息在开放式探视制度下可能会被其他无关人员知晓,不利于患者隐私的保护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家属心理负担加重
家属频繁自由地进入ICU,直接面对患者的危重病情和各种复杂的治疗场景,可能会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刺激,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出现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心理问题,对家属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家属在ICU内可能会目睹患者的痛苦和不适,却又无能为力,这种无助感可能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