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论坛

搜索

盐阜大地最闪亮的坐标 滨海县滨海港镇振东村:捍海忠魂昭日月 振东新景映初心

[复制链接] 0
回复
15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28 17:29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滨海县绵延的海岸线上,一道捍海长堤横亘海天之间,虽历经漫长岁月,却依然闪耀着为民造福的熠熠光辉。它就是著名的宋公堤。

 

海堤蜿蜒,守护着一个以革命烈士命名的村庄——振东村。陈振东烈士为筑堤而来、为筑堤而死,在这片他曾经英勇斗争、壮烈牺牲的地方,红色精神早已生根发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战火魂】

碧血铸成捍海功

 

 

陈振东,原名陈镇东,生于1917年,福建泉州南安人。少时随家人侨居菲律宾,上世纪30年代中期回国到上海求学。在学校党组织影响下,他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陈振东奉命撤退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同年年底到苏皖边区阜宁县任职。

 

抗战时期,由于海水内退且没有堤坝阻挡,当地村民饱受海潮袭扰之苦。为抵御当时阜宁县东北地区经常发生的海啸灾害,1941年,县参议会决定修筑沿海大堤,时任盐阜区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八滩区区长的陈振东担任现场指挥。

 

经过紧张的筹备,海堤北段工程于1941年5月正式开工。陈振东夜以继日地忙着布置工作任务,组织粮草运输,调拨施工物资,检查施工质量,同民工一起挖土推车,同区队战士一起站岗放哨。然而,国民党及敌伪在政治上所进行的阴谋破坏从来没有停止。1941年7月的一个晚上,陈振东被以“区队警卫班长”身份隐藏在身边的土匪爪牙李学正出卖,当地土匪将其绑架至射阳合德据点。匪首顾德扬威逼利诱,妄图迫使陈振东投降,并供出内部机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陈振东坚贞不屈,誓死不从。

 

 

最后,心狠手辣的顾德扬匪帮竟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将陈振东杀害。临刑时,陈振东镇定自若,视死如归。在英勇就义之际,他面对海堤方向,放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消灭土匪、强盗!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一条24岁的年轻生命,就此牺牲在他守护的海堤上。1945年,经阜东县抗日民主政府批准,将烈士战斗过的地方命名为振东乡,现为滨海港镇,但仍保留滨海港镇振东村的地名。滨海港镇境内还设有振东初级中学、振东中心小学等。

 

【振兴图】

沃土绽放振兴颜

 

 

8月25日傍晚,凉风吹拂。村民走出家门,来到新建好的文化广场上,或聚在树下谈天,或跟着节奏跳起广场舞,或在健身器材上活动身体,音乐声、聊天声,交织成振东村独特的幸福乐章。

 

近年来,该村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聚焦村庄清洁、设施完善,因地制宜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硬化道路,新建村卫生室和文化广场,电网、网络等设施实现全面升级。“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晚上出门有路灯,我们出行方便多了。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生态环境各方面都不错,平时来村党群服务中心办事,村干部服务热情周到,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村民张大爷谈起村里的变化,脸上满是笑意。

 

走访村里的低保户,了解国家和省、市民生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振东村民生专干吴大丰的一天忙忙碌碌:“烈士们用热血守护了这片土地,我们应该守好这份为民初心,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种粮大户带动规模化种植,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增加收入,低保户实现全兜底,老人有了新农合保障……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2024年,村集体收入超60万元。

 

 

先烈精神激励后人奋进。“振东村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将在烈士精神鼓舞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以实干精神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村党总支书记何红庆说,“我们将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利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精神融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让振东村变得越来越好。”

 

【青春志】

薪火赓续谱新篇

 

 

“陈振东烈士是福建泉州人,小时候就和他的家人一起移居去了菲律宾生活……”陈振东烈士事迹陈列馆里,讲解员高凤雪正讲述着烈士生平。今年34岁的高凤雪自婚后定居振东村,陈振东烈士的故事便时时在她耳畔萦绕,烈士的形象也在她心中渐渐清晰。去年,她正式成为烈士事迹陈列馆的讲解员,从一位倾听者变成讲述者、传承者。

 

“其实一开始,我对烈士故事的了解并不深。”回顾这一年,高凤雪感慨,“多亏了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村民们,常常给我讲一些他们记忆中的故事。通过村里的资料和大家的帮助,我相信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讲解员,把烈士的故事传得更远、更响。”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振东村始终将红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定期邀请村里的老党员走进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给孩子们讲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烈士事迹。每年清明节,还会组织开展集体祭扫活动。“陈振东牺牲前还说,我就是为了修海堤来的,今天死在海堤上,也是值得的,死得其所,没有什么遗憾的。”今年74岁的老党员王正超说起那一段故事,仍然十分动情,正在陈列馆里参观的村干部和讲解员纷纷驻足聆听。“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陈振东烈士的事迹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动和鼓舞。”振东村民兵营长赵以华说:“他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要守护好这片他曾经奉献生命的热土。”

 

 

烈士的故事从未远去,而是化作滋养乡土的精神养分。村党总支书记何红庆表示,先烈们的不屈意志早已融入乡村血脉,成为这片土地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精神密码。我们将把对先烈的追思转化为实际行动,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来源:登瀛观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