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论坛

搜索

来自昨夜东风的帖子

[复制链接] 1
回复
368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9 21:16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每个女人都应该结两次婚?亦舒说出背后的原因,刺痛了很多中年人

 

每个人都应该结两次婚,一次在年轻的时候,另一次在中年。少年时不结一次,中年那次就不会学乖,天下没有不努力而美满的婚姻,所以要争取经验。

 

在《我的前半生》原著里,亦舒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原著里的罗子君,在大学毕业后就走进了婚姻,结果,结婚十几年,丈夫变了心,狠心离去。

 

起初的罗子君,一心把婚姻的破裂归结于对方,可随着她开始独立生活,也逐渐发现了自身的问题。

 

对方不忠是根源,她自己在婚姻里的表现也算得上导火索,或者说,结婚时年纪轻轻的二人,只知道婚姻是同船共眠,却不知还需要同舟共济,时时更新。

 

经过离婚后的某次通话,她才发现,两人好久没有这么心平气和地讲话了,通过了解对方和第三者的互动,她才明白,一向木讷的丈夫,早就变得十分开放了。

 

婚后的反省,不是为了重修旧好,而是避免重蹈覆辙。

 

所以,得到教训的罗子君,没有试图破镜重圆,而是把这些变成了今后择偶、经营婚姻的经验。

 

后来的罗子君,遇到了一个名为翟有道的男人,两人脾性相投,在深入了解后便携手走进了婚姻。

 

这一次,罗子君找的不是一个要养自己的饭票,而是一个是和自己相处舒服的伴侣。

 

年轻的时候,自身不独立,经历也简单,以为婚姻就是谈恋爱的进一步深化,只要顺其自然,就可以和身边的人走到很远。

 

可人到中年才懂,没有一种关系是水到渠成的,更多是彼此忍让、共同经营的结果。

 

这就是亦舒说的,一个人要结两次婚的原因,不是为了在腻了之后换一个人,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夫妻间的亲密关系。

 

但是,生活和小说不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亦舒笔下的罗子君,能在离婚后迅速逆袭,还能遇到一个帅气的黄金单身汉。

 

真实的人生里,没有作者给予的金手指,更没有提前写好的剧本,更多的是,不可更改的选择,不可重写的结局。

 

所以,与其糊里糊涂地结一次婚,两败俱伤地离一次婚,不如,在一开始步入婚姻的时候,就用心经营。

 

比起罗子君,唐晶的婚姻来得稍晚了一些。她在大学毕业后先在职场上打拼了多年,中间也谈过恋爱,但结婚一事,一直到三十多岁才定下来。

 

年轻的时候,没人懂得爱是什么,所以才会没有顾虑地走进婚姻,哪怕遇到的那个人不一定是对的人。

 

罗子君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刚出校门的她,不知道婚姻的风险,也料想不到未来的变故,就这样抱着希望走进了婚姻的大门。

 

结果可想而知,问题重重,矛盾不断,尽管她始终都认为对方对自己很好,但这影响不了婚姻中的各种暗流涌动。

 

这就是年纪轻轻、一无所知时走进婚姻的代价。

 

唐晶结婚倒是挺晚,但是她的婚姻质量却很高,因为比起二十出头的她,三十多岁的她更刚清楚自己的定位,也明白什么样的男人适合自己。

 

她不急,在闺蜜儿女成双的时候,她还在职场上打拼,别人劝她将就的时候,她还在等。

 

等什么?等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人。

 

好多婚姻走着走着就散了,不仅仅是因为相处过程中出了问题,有时候,根源或许就在最开始。

 

两个人不合适,无论怎么经营,都难走下去。

 

唐晶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她严格地守着婚姻的门槛,除非两人真正契合,她才会心甘情愿地结婚。宁缺毋滥,是对婚姻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唐晶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嫁给了一个名为莫家谦的男人,对方温文尔雅,品味不俗,没过多久,就约定了终身。婚后,两人移居到了澳洲,一年后,有了一个孩子。

 

这样一对比,正好符合了亦舒所说的,中年的婚姻比少年的婚姻更牢靠。

 

事实就是如此,一个成熟的人和一个不成熟的人,面对婚姻的态度、对爱人的要求、为人处世的能力,都可能是大相径庭的。而后者的谨慎、成熟,恰恰也是婚姻成功的关键。

 

结第二次婚,是为第一次的错误买单,如果第一次的婚姻选择就是正确的,又何来离婚再婚一说呢?

 

如果找对了人,根本不需要二婚,只有那些在一开始就不适合的人,才需要用自己的选择付出离婚的代价。

 

罗子君的妹妹罗子群的婚姻也挺坎坷,年轻的时候,她和别人恋爱,可惜遇人不淑,还闹到了警察局。

 

在她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时候,她想要爱,也想要金钱。结果,她上了别人的当,被骗了钱也被伤透了心。

 

一个女人太贪心,往往嫁不好,一个男人太贪婪,往往也娶不好,谁都不是十全十美,婚姻的本质,到底还是交换。

 

罗子群想像她的姐姐一样,嫁给一个经济条件不错的男人,可是她没有相应的资本,如果她想要爱,就得接受贫穷的现实,如果她想要金钱,就得牺牲谋些择偶标准。

 

兜兜转转,她决定嫁给一个外籍的老头,对方是一个老师。

 

听到这个消息后,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想劝她三思,而她自己倒是自得其乐。

 

因为她自己清楚,她想要的婚姻,不是陪自己年轻的贫穷小伙儿吃苦,而是希望通过婚姻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她心甘情愿,便无怨无悔。

 

一个人在了解自己的需求之后,再去择偶,往往会明智且清醒得多。这也是为什么亦舒格外强调中年二婚的原因。

 

罗子君、唐晶和罗子群,三个女人,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婚姻。

 

只有读过原著,才会知道亦舒真正告诉女人的是什么,如果你读懂了这三种婚姻,自然懂得了最好的活法,只有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亦舒对于婚姻的解读,向来一针见血,结两次婚,看似夸张,其实颇有深意。

 

一个女人,最不应该错过的,就是亦舒笔下的故事。她写女人,也写人生,为的就是,每个女人,都可以清醒地向前走,不会走错路,也不会悔不当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沙发
发表于 2021-7-13 16:54 来自滨海论坛APP用户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