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9时
在24小时服务的海巢暖心驿站前
一场“清凉之约”正悄然升温
县委社会工作部的工作人员忙着将防暑礼包递到外卖骑手、快递员手中,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毛巾在阳光下泛着柔和光泽,每一件物品都像精准对接需求的“解药”,为他们驱散高温带来的疲惫与不适。
作为服务新就业群体的前沿阵地,这座海巢暖心驿站率先启用人脸识别智能锁,刷脸即可进入,实现24小时“不打烊”服务。站内贴心配备桌椅、空调、饮水机、微波炉、无线网络、充电设备及含急救与解暑药品的医药箱,还设有定期更新党报党刊和行业书籍的“红色悦读角”,一站式满足新就业群体休憩、学习、应急等多元需求。
“刚跑完早高峰,衣服就没干过,这风油精和毛巾太实用了!”饿了么骑手李强接过礼包时,指节还沾着汗水,黝黑的脸上却漾开笑意。从事外卖行业3年的他,对夏日“烤验”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中午送餐时,头盔晒得能煎鸡蛋,车座烫得不敢碰,就怕突然头晕中暑。现在有了这些东西,跑单心里踏实多了。”
不远处,京东快递员徐红被驿站溢出的凉意吸引,她径直走向饮水机接了杯凉水。“现在随时能进来歇脚、充电、吹空调,就像找到了‘临时的家’。”她对着镜子理了理被汗水浸湿的刘海,镜中映出驿站里整齐的桌椅、书架上的书籍,还有医药箱上“应急使用”的红色标识,一股暖意从心底悄然漫上来。
这场“清凉之约”的背后,是一座城市对新就业群体的深情注视。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坦言:“新就业群体是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他们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把外卖送到居民家门口,把快递送进社区楼道,在高温下、暴雨中维系着城市的活力,越是极端天气,他们的坚守越显珍贵,我们做这些,就是想让他们知道,有人惦记着他们的辛劳。”
24小时暖心驿站,正是我县新就业群体服务网络的生动缩影。“布点跟着需求走、建设贴着实用走、服务围着暖心走”,这是县委社会工作部打造服务网络的核心原则。依托大数据热力图分析外卖骑手、快递员的活动轨迹,我县在商圈、市场、物流园等高频聚集区科学增设站点,同时对老旧驿站实施“一站一策”升级——翻新外立面、更新指引标识、增设安全监控,让老站点焕发新活力。
据统计,我县新就业群体总量已达13000余名,主要包括外卖员、快递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重点网络主播等。这个庞大的群体像流动的血液,日夜滋养着城市的肌理,也让精准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必答题”。
“上次我同事送餐时突然头晕,来这儿喝了藿香正气水,在沙发上躺了10分钟就缓过来了。”美团骑手张力边给手机充电边说,驿站的人脸识别系统更是让大家赞不绝口,“不用带卡,刷脸就能进,哪怕凌晨两三点送完单,也能进来喝口热水、吹会儿空调。”
从单个驿站的“点”,到覆盖全域的“网”,县委社会工作部整合工会、城管等多部门资源,统一站点外观形象。所有新建及提升的驿站均设置醒目、规范、清晰的标识标牌,让新就业群体“一眼找到家”。目前,县城范围内有76个基层服务站点,织就了一张温暖的“服务网”。县里还通过官方平台发布站点分布图和服务清单,线上线下同步更新,让服务信息真正触手可及,它们像散落在城市各处的“暖心坐标”,让奔波的人们总能在需要时找到停靠的港湾。
服务的温度,更在常态化的坚守中传递。县委社会工作部始终将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春送技能、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法律援助、健康体检、政策宣讲等活动接连不断。仅今年夏天,就已开展2次“送清凉”活动,发放防暑降温礼包300余份;而遍布全县的“暖心驿站”,每年服务新就业群体超20万人次。这些点滴付出,像春雨般浸润人心,也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在潜移默化中扎根。
“下一步,我们将探索更多元的服务模式,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统筹资源配置,拓展服务半径,建设一批“友好社区”“友好小区”“友好商圈”“友好停车场”等友好场景。”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刘亚男表示,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新就业群体最需要的地方,及时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党的温度托举奋斗热度,让每一位为城市付出的劳动者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来源:滨海日报
欢迎光临 滨海论坛 (https://www.bhwang.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