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许多游客专程来苏州,只为打卡北寺塔地铁口那棵“出站即江南”的柿子树。那时鲜少有人注意到,几米开外,有家名为“忆江南”的行李寄存小店。今年8月,这家不起眼的小店突然走红了,以全天5元的低价寄存费、免费赠水、推荐旅游路线等暖心服务,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店主刘连美用自己十几年的坚守,将一家普通的小店变成了传递城市温度的暖心驿站。
北寺塔站地铁口出来就能看到寄存小店
只要5元的“行李驿站”,最多一天能寄存500件
刘连美来自安徽阜阳,在苏州打拼30多年,早年经营旅行社时便发现游客对行李寄存的需求。后来,当寄存行李的人越来越多,刘连美干脆推出了寄存服务,行李不论多少,全天一律只收5元。“我一边经营着旅行社,一边还租门面开过理发店,生意不行再改卖特产,经营不下去再改成各种便利小店。”刘连美向现代快报记者回忆起过去的种种,这些都是他的来时路。
空闲的时候,刘连美就这样坐在门口守着
采访时,每当有人走进店里,他总会条件反射似的抬头问对方“拿行李还是寄行李”。虽然有老伴和女儿在帮忙,但他还是一刻都歇不下来。别看店面小,平日里每天能寄存行李一两百件,节假日忙的时候得有500件,楼上楼下全都塞满。儿子女儿都来帮忙。“上午是最忙碌的,游客把东西放下,拿上对应的寄存号码牌就出去玩了,很方便。虽然空间就这么大,但行李是流动的,取走一件又来一件。”刘连美说。
店里存放的行李,货架上塞得满满当当
记者注意到,帮客人取行李时,他迈步稍显吃力,走得不快,但很稳当。刘连美解释道:“2009年因为中风落下了残疾,但是搬行李没问题,谋生活嘛。”他笑着说,几经风雨,如今只有这家寄存店他还坚守着,几十平方米的老屋里,一边用来存放行李,一边用来零售些水、冷饮、文创。“大家都说5块钱便宜,其实就是体力活,有时候往楼上挪行李会费劲一点,不过权当是锻炼身体了。”
比行李流动更快的是口碑,外国游客也来打卡
刘连美的服务远不止于低价。每当游客进店,他会观察或者在沟通中了解对方的需求,主动提供帮助。比如免押金出租电动车,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天热时给游客塞瓶水,提醒对方路上记得喝;为没做攻略的游客推荐游玩路线,从园林老街再到东方之门、金鸡湖,开过旅行社的他讲起来滔滔不绝;游客取走行李时,顺嘴提醒对方“坐一站就到苏州站,一路顺风”……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让每一位来苏州的游客都感受到被重视的温暖。
网络上好评如潮,游客自发给老板做宣传
“温暖是相互的。其实我最要感谢的是一个重庆姑娘,小店能火离不开她的帮忙,后来我们成了朋友,我还寄了些文创、特产给她。”刘连美提到的姑娘姓何,当时来苏州旅游,因天热口渴,刘连美随手送了她一瓶冰水,为表感谢,何女士回去后主动在网上帮忙宣传,没想到帖子意外地火了。
外国游客慕名来苏州与刘连美合影 受访者提供
小店走红之后,“泼天”的流量源源不断涌来。有的从香港、福建来苏州旅游,下了车就直奔小店找刘连美寄存行李。甚至还有来自芬兰、希腊的游客,在华人朋友的介绍下,专程来店里看看,只为求张合影。“我们用翻译器交流,语言不通,但很快乐,真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从走红到被质疑,真诚才是必杀技
人红是非多。刘连美也坦言,流量与曝光的确带来更多生意,但随之而来,也有同行竞争的压力,有网友的质疑。“5块钱真的能维持经营吗?”“送水是不是噱头?”“那么多好评是找人包装的吗?”……面对这些声音,刘连美摆摆手,在他看来,流量是一时的,无论别人如何看待,他依旧会一如往常地努力生活。
还有人认为他的行为太“卷”了,但刘连美表示,如果这样的“卷”,能带动越来越多暖心的举动和服务,未尝不可。事实上,记者注意到,周围一些杂货店确实模仿起了“忆江南”的模式,也开始提供寄存、租车服务。前不久,就连苏州园林也拿出了一份寄存攻略,让游客放心卸下包袱,好好感受“一步一景”的古城诗意。
“在陌生的城市,遇到个热心肠的店主,真是心里暖暖的。”这是刘连美最常听到的反馈。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忆江南”用最简单的方式诠释了商业的本质——以诚相待。如今,他依旧凌晨5:30开门,晚上熬到最后一个行李被取走再关门,小店妥妥成了游客的中转驿站。
守着一家小店,其实也是守着一份对生活的信心与盼头。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小店,其实有着难以想象的草根韧性。像刘连美这样的经营者,能吃苦,经得起折腾,都是城市里最平凡的奋斗者。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晓安 文/摄
欢迎光临 滨海论坛 (https://www.bhwang.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