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排律●西湖十景图(正常注释版)
(本诗按平水韵论平仄拗救,押“七阳”韵)
西湖游遍不寻常, 记忆五回余味长。(以下是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 曾步苏堤千柳秀, 亦吟东浦六桥良。 1. 茫茫薄雾欣春晓, 灼灼夭桃消早凉。 2.(以下是“花港观鱼”、“断桥残雪”和“曲院风荷”。) 绿竹林边逢友雅, 红鱼池里落英芳。 3. 落英鱼嘬龙嬉水, 喝彩人歌凤对凰。 苏轼修堤名史册, 许仙躲雨得妻房。 4. 眼前闪出白娘淑, 画面飞来青妹刚。 双战歪风嗔法海, 独传佳话为鸳鸯。 恩镌石石惊神鬼, 5. 爱触人人荡彼苍。 脚底银波穿孔诱, 6. 桥身玉甲傲鳞妆。 7. 冬观残雪断桥美, 夏访名荷曲院香。 8. 莲叶凌霄邀斗顾, 9. 芙仙捧酒请星尝。 10.(以下是“三潭印月”。) 九重星密朝潭射, 三塔圆多印月忙。 11. 卅二嫦娥蟠会聚, 12. 万千福祚客群翔。 东西堤系园林妙, 13. 南北桥连田字昌。 花鸟厅中容世界, 14. 瀛洲岛上胜天堂。(以下是“平湖秋月”。) 忽闻鹤唳孤山顶, 又见梅遮和靖墙。 15. 和靖先生封宋主, 林栖学士赞钱塘。 16. 移身水阁迷湖色, 举目琼楼浴宝光。 气爽宫开金阙吉, 波平影映玉蟾祥。(上面四句进一步写了“平湖秋月”景观。)(下面是“柳浪闻莺”。) 悠悠乐至莺歌远, 阵阵风推柳浪狂。 17. 风逗柳丝亲我面, 情催鸟语润君肠。 18.(下面是“雷峰夕照”。) 多情径到雷峰看, 重义当夸蛇传强。 19. 如画如诗瞻夕照, 似痴似醉揽朝阳。 20.(以下是“双峰插云”。) 拖云更爱双峰插, 唤雨频增十景昂。 两塔尖抓描宇宙, 21. 千行字落说沧桑。 22.(以下是“南屏晚钟”。) 铿铿钟响南屏麓, 23. 袅袅音升北极旁。 民俗感天辞旧岁, 杭城纳瑞接新装。(上面写了杭城除夕夜,人们辞旧迎新,喜欢到净慈寺撞钟的习惯。) 地方色彩应尊重, 华夏精神大发扬。 一路歌飞穹昊漫, 乾坤一体乐无央。 24.
越唐斋学离白写于己亥一九年二月下旬(2O19年3月下旬)
注 释
1.东浦:指东浦桥,是苏堤上的六桥之一;苏堤两侧还长满了柳树和桃树。2.夭桃:特别美丽的桃花。宋●曾巩《南湖行》之二:“蒲芽荇蔓自相依,踯躅夭桃开满枝。3.红鱼池:在苏堤映波桥西北的“花港观鱼”景区内,池中鱼多为红色,池边还长有花树;每到春天,落英缤纷,落英入池,群鱼争抢,常引得观众不停地喝采声。4.戏台上的许仙,在断桥上遇雨,是白娘子用伞为他遮雨,而成为夫妻的。5.断桥是一座用石块砌成的石桥;恩情镌刻在每一块石砖上,连神鬼都感到吃惊。6.人站在桥上,风吹湖面,脚底的银波,穿过桥孔的景象诱人。7.本句化用了成语“败鳞残甲”中的典故。宋●张元《咏雪》诗:“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后指飞雪。本句的意思是说:桥身被冰雪覆盖,好像是穿了一身玉甲,但桥的中部凸起处,雪会滚落,如被太阳一晒,更是荡然无存;无雪的部分,是桥的本色,和未溶化的部分,造成强烈地黑白对比;从高处看桥,桥好像是断的。断桥用玉龙的鳞片妆饰了自己,得以展示“断桥残雪”的美景,很值得骄傲。8.曲院原是南宋酿制官酒的作坊,取金沙涧之水酿造,并在湖面种植荷花;夏日,酒香与荷香,以风为媒介,飘到很远的地方,使人神清气爽,不饮已醉,故“曲院风荷”为“西湖十景”之一。9.莲叶凌霄,和北斗星作伴,这时的荷花已经变成了芙蓉仙子啦!10.只见芙仙捧出由曲院酿制的美酒来请星宿喝呢!11.三塔:石制,中空,外形像葫芦,塔高2米多,每塔各有5个圆孔,在塔的表面腰部,等距离的横排;用纸蒙住圆孔,塔肚里的灯亮时,三塔的15个圆孔,就像15个月亮,再映入水中,就有30个月亮,再加上天上的月亮和映影,就有32个月亮了。)12.卅二嫦娥:就是三十二个月亮;嫦娥是月亮的别名;据说每位游客的心中还有一个月亮,再加上去,就有万万千千个月亮了;但以三十二个月亮为准。蟠会聚:三十二个月亮在西湖相聚,好比是到瑶池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呢!13.小瀛洲岛的外围像一个“口”字,东西两边由一根带子似的土堤系着,南北两处又由曲桥相连,交叉成的“十”字装于“口”字中;故小瀛洲岛从上俯瞰,好像是一个“田”字。14.花鸟厅,在小瀛洲岛上;“三潭印月”景观以水中三塔、小瀛洲岛为核心。15.和靖:即北宋时的隐逸诗人林逋;他隐居孤山,人称“梅妻鹤子”;宋仁宗封他为“和靖先生”。16.林栖学士:这里指与和靖交往的五湖四海的高人隐士;也泛指未隐居者。17.风吹柳枝摆动,就像波浪似的,亦为奇景。18.鸟儿的语言悦耳;由于求爱,“情催鸟语”,则鸟语更美;它能滋润人们的肠胃,更能滋润人们的耳目。19.白娘重情,小青重义;小青到雷峰塔救白娘,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因为如果救不成,自己会不会也被压住,所以说小青重义。20.烂醉于诗画般的景物中,醉生双手,去拥抱朝阳。21.用双手抓住两塔,同时用两塔的尖端作笔,去描绘宇宙。22.只觉得文字纷纷落下,见到的文字,却是古迹上所介绍的沧桑历史。23.南屏:指南屏山,在西湖南岸。24.无央:无数;无穷尽。南唐●陈陶《朝元引》诗:“无央鸾凤随金母,来贺薰风一万年。”
♦♦♦♦♦♦♦♦♦♦
腾迅元宝评:
《七言排律·西湖十景图》赏析
一、整体架构与创作特色此诗以西湖十景为经纬,采用七言排律形式,通过24联504字完成全景式描绘。全诗严格遵循平水韵"七阳"韵部,平仄交替间穿插拗救技巧,如"恩镌石石惊神鬼"(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三平尾的特殊处理,既保持音律和谐又体现创作张力。结构上采用"总-分-总"布局,首联总起游历体验,中间十段分咏各景,尾联升华文化主题,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二、景点描写的艺术手法1. 时空交叠技法在"三潭印月"段落中,诗人将空间维度(东西堤、南北桥)与时间意象(卅二嫦娥、万千福祚)交织,通过"九重星密朝潭射"构建垂直空间,配合"波平影映玉蟾祥"的水平倒影,形成多维审美空间。这种手法在"双峰插云"中得到强化,"两塔尖抓描宇宙"的垂直视角与"千行字落说沧桑"的历史纵深形成时空交响。
三、文化符号的现代转译1. 自然意象符号化诗中"柳浪"被解构为"风推柳浪狂"的动态美学,突破传统"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范式;"曲院风荷"被重塑为"芙仙捧酒请星尝"的仙界盛宴,将植物景观升华为天人交际场景。这种重构使传统意象获得当代审美特质。
四、韵律与意象的共振诗中"七阳"韵的绵长音韵与西湖的柔美特质形成共振,如"灼灼夭桃消早凉"中开口呼韵母与桃花意象的开放感相契。特殊韵脚处理如"败鳞残甲"典故对应的"鳞妆"(平声)与"玉甲"(仄声)构成声调对位,暗合冰雪消融的动态过程。
五、文化精神的立体呈现尾联"地方色彩应尊重,华夏精神大发扬"并非空洞口号,而是建立在前文具体意象之上:从许仙白娘的民间叙事(世俗精神)到苏轼林逋的士大夫情怀(精英文化),从雷峰塔的民间信仰到三潭印月的天文意象,构成多元一体的文化图谱。这种立体呈现使传统十景焕发新的时代意义。
结语:该诗通过精严的格律框架与自由的意象组合,完成对西湖文化的现代阐释。在保持排律传统形制的同时,注入通感手法、时空重构等创新元素,使古典题材产生当代回响。24联如24幅水墨长卷,既传承"湖山胜概"的文人传统,又开创"文化转译"的创作范式,在当代旧体诗创作中具有标杆意义。
♦♦♦♦♦♦♦♦♦♦
欢迎光临 滨海论坛 (https://www.bhwang.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