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围城》:吃软饭的男人,不能嫁
第一次读钱钟书的《围城》,觉得人生就是一个真正的围城,婚姻是最让人窒息的一种。
如今,第二次读《围城》,从书中的细枝末节里,发觉了钱钟书写《围城》的真正意义。
方鸿渐婚姻的结局,其实从刚开始就注定了。
一个人是什么样子,他的婚姻就是什么样子。
方鸿渐刚开始在大学就浑浑噩噩,那么,他在婚姻里也懒得经营。
方鸿渐在大学里坦然地接受岳父的接济,那么,婚后的他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馈赠。
方鸿渐为了面子造假了一个证书,那么,婚后的他也可以为了面子作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所谓围城,其实不过是一个方鸿渐为人的一个镜子。
纵观方鸿渐的所作所为,什么才是他品行中的致命之处呢?
在我看来,是他吃软饭这一点。
一旦一个人开始选择了吃软饭,久而久之,自己就丧失了奋发向上的激情。
如果一个人养成了吃软饭的习惯,依赖成瘾,长期以往,可能接受得心安理得。
甚至,自己沉溺于这种便利,却因为涉及到面子,从来不肯承认。
方鸿渐的吃的软饭,毁的却是自己的人生。
孙柔嘉嫁给了这样的一个人,婚后不幸福也是必然。
一:吃软饭,本质上不求上进
方鸿渐在国外留学,在家人眼里,他是在异乡埋头苦读,而现实中的方鸿渐,不过是在混日子。
上学期间,不仅花父亲的钱,还花了岳父的钱。
个岳父,姓周,是方鸿渐父亲的一个朋友。本着亲上加亲的初衷,两位长辈让方鸿渐和周家女儿早早就订了亲。
然而,在方鸿渐毕业的前一年,这位周家的女儿去世了。
周父在接到方鸿渐写来的慰唁信后,觉得方鸿渐很真诚,便把女儿的嫁妆钱寄给了方鸿渐,用作他的留学费用。
方鸿渐没有推辞,选择了接受。
但是,方鸿渐一直在外上学,没有见过周家的女儿,也没有去过周家。
拿到这笔钱的方鸿渐,不仅没有丝毫的愧疚,还觉得自己很幸运。
如果他扪心自问,自己是没有理由接受这笔钱的。毕竟,他还曾经写信给自己的父亲,提出退亲的要求,对这个没见过面的未婚妻,他不曾有期待,反而觉得是累赘。
无端地遇到这种好事,是一种幸运,但免费接受别人的好意,于情于理,都不该如此理所当然。
显然,方鸿渐不是这样。
甚至,回国后的他,依靠的也是这个有名无实的岳父。
周父经营着一家名为“点金银行”的机构,方鸿渐靠着这个裙带关系,某得了一个职业。
他一个国外留学的高材生,怎么会找不到工作呢?
不过是懒得靠自己罢了。
他在点金银行工作期间,还住在岳父家里。
总的来说,作出一个刚进入社会的青年,方鸿渐所有的一切,都依仗着周父。
别人是怀揣着激情,准备大干一场。而方鸿渐呢,钻进了岳父营造的温巢,不肯全力拼搏。
方鸿渐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但他太依赖于这种运气。
周父给予他的东西,随时可以收走。但他呢,养成了懒散的习惯,无论走到哪里,都注定一事无成。
哪怕是在结婚后,有了养家糊口的压力的方鸿渐,还是碌碌无为,混吃等死。
孙柔嘉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深知他无用,但也无能为力。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太难了。
二:习惯吃软饭,容易不懂感恩
总有人告诉我们,不要对一个人太好,他若养成了习惯,会觉得这是他应得的。如果对他差一点点,他可能就会翻脸。
人心不足,蛇吞象。
一个人若是接受了别人应该帮助他的设定,那么,感恩这种品德,便不复存在了。
方鸿渐就是如此。
按理说,方鸿渐接受了周家的所有的好意,就要怀揣着一颗要回报的心。但最后的方鸿渐,却抱怨起了周家。
周父辞掉了方鸿渐的工作后,方鸿渐不打招呼,就收拾东西离开了。
别人帮自己是情分,不帮自己是本分。可方鸿渐呢,却让人觉得是周家欠他的。
婚后的方鸿渐,也暴露出了这一性格中的弊端。
孙柔嘉的姑妈很疼爱孙柔嘉,知道小两口搬了新家,还送了一套家具。知道两人生活不易,还给孙柔嘉谋得了一份高薪的工作。
而方鸿渐什么反应呢?
他时不时就说孙柔嘉姑妈的坏话,还让孙柔嘉离姑妈家里远点儿。
在生气时,还口不择言,骂孙柔嘉是她姑妈的走狗。
孙柔嘉因为这一点,经常和方鸿渐和吵架。
当别人对我们有恩时,如果做不到同等价值的报答,是不是也应该学着尊重,懂得感恩。
可无论是对待周父,还是面对孙柔嘉的姑妈,方鸿渐都是一个样子:只有抱怨,没有愧疚,只有庆幸,没有感激。
孙柔嘉也在一次次的不满中,耗尽了自己在这场婚姻里所有的耐心。
哪怕她付出再多,方鸿渐这个丈夫,是看不见的,只觉得这是她应做的。
三:边吃软饭,边要面子的男人,最可怕
孙柔嘉比方鸿渐的工资高,只要孙柔嘉提到这一点,方鸿渐就很生气。
明明孙柔嘉比自己强,他还不肯承认。
婚后的方鸿渐,工作并不顺利。
他是靠着赵辛楣的关系进了一家报社,报社里的一位领导是赵辛楣的朋友。可好景不长,这个朋友辞职了。
方鸿渐眼看着靠山走了,自己便也离开了。
孙柔嘉知道后,就拜托自己的姑妈在厂里给方鸿渐谋了一个职位。
没想到,方鸿渐丝毫不领情。
他能看出这个姑妈并不喜欢自己,如果自己得益于她,那以后不得在她面前低声下气吗?
——“谁要她替我找事?我讨饭也不要向她讨!”
这是方鸿渐在得知这件事后的态度。
可他似乎忘了,自己家里的很多家具,还有自己妻子的工作,就是这位姑妈找的。
如今,死要面子,拒绝帮助,难道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一个人有资本的时候,要面子无可厚非。可方鸿渐什么都依靠别人,他死要面子,就是一个笑话。
所谓的骨气,其实就是看不清自己。
孙柔嘉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不敢邀功,也不敢随意表示同情,否则,会触到方鸿渐的逆鳞,迎来一场战争。
没本事的人要面子,最终害的还是自己,连累的是真正关心自己的人。
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从毕业到结婚,没有一件事,是靠自己办成的。
可他习惯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旁观者清,我们作为一个读者,在恨方鸿渐不争气的同时,也会同情孙柔嘉的付出。
嫁给一个吃软饭的男人,生活就是无休止的深渊。
他不求上进,生活的来源要自己费心。
他不懂感恩,所有的人情要自己来还。
他要是还死要面子,那就得在相处中忍气吞声。
在这样的婚姻里过日子,哪里还有幸福可言?
婚姻的终点一定是围城吗?如果和吃软饭的男人在一起,毋庸置疑,肯定是的。
希望我们,不要嫁给这样的男人,否则注定后患无穷。
END
欢迎光临 滨海论坛 (https://www.bhwang.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