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论坛

标题: 巴尔扎克在一百多年前写下的巴黎,细细想来其实和今 [打印本页]

作者: 昨夜东风    时间: 2020-10-13 21:51
标题: 巴尔扎克在一百多年前写下的巴黎,细细想来其实和今
巴尔扎克在一百多年前写下的巴黎,细细想来其实和今天的“名媛”如出一辙,换汤不换药。
外表光鲜亮丽的太太们,舍不得卖掉一件首饰让自己的父亲体面下葬;
为了跟穷人区分开,她们戴上最贵的钻戒,只为亲吻王族和贵公子的脚尖。
我想起莫泊桑的《项链》里,女主人公找身边认为最有钱的太太借了一条项链参加宴会,却弄丢了它。
而后花十年时间还掉巨款,因为贫穷加速衰老,最后却得知这项链其实是假的。
时代在变,人心依然。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种解释,很多人喜欢打造人设,跟心理学上的“心理投射”有关。
心理投射,是指每个人很容易将自己的情感、冲动、愿望归结在另外一个人身上。
当一个人的见识和眼界(也可以说是幻想),同自己的实力严重不匹配的时候,有些人意识不到自己思想的畸形,反而是在这条虚假的路上越走越远,用装,用演的方式,继续自己的人设。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虚荣心。但是有的人能够量力而行,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过这个水平该有的生活,也是幸事一件。
但是有的人,被虚荣心冲昏头脑,盲目地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尝了点甜头就越演越烈,继续打肿脸充胖子。
现在社会,互联网把人的眼界无限拉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看起来被缩短,思维容易处在网络中的虚拟世界。
以至于在上网的时候,容易变成上帝视角,参照物可能压根不是和自己同一水平线的人,而是变成金字塔的顶尖那一批。
所以,就导致有些人眼高手低,内心浮躁,盲目追求,还以为自己能够指点江山,和他们是一样的人。
实际上,差距明明白白就摆在那里,但偏偏就是有人能够视而不见。
靠透支消费能力装出来的“精致”必然无法长久,伪装终会露馅,最终还是会被生活撕下这层虚伪的皮,那些自以为是的高大上,不过是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点而已。






欢迎光临 滨海论坛 (https://www.bhwang.cn/) Powered by Discuz! X3.2